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 Der Baader Meinhof Komplex (2008)
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· · · · · ·
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的影评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52 条 )

红军派(RAF)群像:激愤者的悲歌
以下内容主要来自维基百科,事实陈述为主,不含观点。 --- 安德烈亚斯·巴德尔 Andreas Baader (1943-1977) /肌肉 安德烈亚斯·巴德尔于1943年5月6日出生于慕尼黑。他是历史学家兼档案保管员 Berndt Phillipp Baader 博士和 Anneliese Hermine “Nina”(Kröcher)的独生子。...
(展开)

犯罪纪实片·历史反思
看了影片《巴德尔和迈因霍夫》发现,原来在法国68年之前,德国的学生就已经走上街头了。影片是根据阿斯特的纪实文学作品改编而来,讲述了德国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“红军支队”的兴衰史。该组织成员以德国“国家道德腐败”的名义进行“革命”。他们最开始是因为政治主张和诉求没...
(展开)
> 更多影评 52篇
添加新讨论
讨论区 · · · · · ·
这几个恐怖分子来我天朝 | 来自小宇 | 4 回应 | 2025-07-21 06:59:47 |
电影导演把这些运动分子拍得一个个像傻子一样!?... | 来自HelloIndra | 2 回应 | 2025-07-21 06:55:41 |
据说枪杀示威学生的警察是双面间谍? | 来自momo | 4 回应 | 2025-07-21 06:55:23 |
看完以后,我在想:他们到底想怎么样? | 来自Mansunfan | 9 回应 | 2025-07-15 15:38:02 |
和免仔初期没神马区别 | 来自落樱下滴思念 | 2025-03-23 19:40:01 |
以下片单推荐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)
- 【真实犯罪】—— 真人真事改编案件(世界版1) (狷介有乌青)
- 关于德国 你该看的 (≌菩提风花)
- 第81届奥斯卡(Academy Award)获奖/提名名单 (影志)
- ★2008-2009 颁奖季★ 获奖影片 (影志)
- 德国及北欧片 (Gethsemane)
订阅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的评论:
feed: rss 2.0
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的短评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1495 条 )
47 有用 sleepwalker 看过 2016-10-25 00:48:22
前十几分钟暴乱部分拍得很好可以学习一下。硬朗,革命和恐怖如何解读。meinhof的思想加上baader的行动,也许就只是一群完全跑偏和没脑子的的疯子们,以人民的名义伤害人命,最终也只能在风中化成灰了。[资本主义就是好,还有公审还有独立大房子还有电视还能见律师还能传信
2 有用 Nico 看过 2009-05-30 17:51:50
跑偏的轨道
25 有用 nothing传叔 看过 2012-11-20 12:52:12
老吕看电影在服装和道具上投注的注意力比花在情节上的要多得多,我更注重整体气氛,那真是一个自由吸烟的年代啊,到处是抽烟的镜头,,,话说这片子比斯皮尔伯格拿腔拿调的《慕尼黑》好5倍。。。
8 有用 L.L 看过 2012-08-20 03:50:07
十足的好片,平衡点找的非常好!在已知条件下无法判断事情真伪时,默认为真;直至事实证明该为伪为止,推翻该论点。 毛泽东说:当敌人诽谤我们,这是好的,因为这证明我们和他们不同;当敌人用最黑暗的颜色描绘我们,更好。因为这说明,在我们和他们之间有明显的不同,而且,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成功!
27 有用 含笑半步颠 看过 2021-02-06 18:04:11
看完心情复杂,戴老师总结的好,上世纪左翼色彩的恐怖行动是“革命无望后绝望的铤而走险与反抗绝望的极端选择”。德国人敢想敢干,在在反越战高潮和各国共运串联的短暂“乌托邦年代”余波后,还在不断反抗,就这点来看似乎比处于集体青春期的法国要实际的多,但影片中呈现的桩桩件件反抗,都透着鲁莽、荒诞和疯狂,没有长远计划和目标,最后沦为一种应激反应和发泄,对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做不到任何的冲击,真是应了那句话,恐怖主... 看完心情复杂,戴老师总结的好,上世纪左翼色彩的恐怖行动是“革命无望后绝望的铤而走险与反抗绝望的极端选择”。德国人敢想敢干,在在反越战高潮和各国共运串联的短暂“乌托邦年代”余波后,还在不断反抗,就这点来看似乎比处于集体青春期的法国要实际的多,但影片中呈现的桩桩件件反抗,都透着鲁莽、荒诞和疯狂,没有长远计划和目标,最后沦为一种应激反应和发泄,对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做不到任何的冲击,真是应了那句话,恐怖主义是没有革命可能性的人们想象革命的方式。当然随着冷战结束以后,新自由主义在这个世界大行其道,财富被前所未有的垄断,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,上世纪这些看似冲动的行为反而值得怀念,起码那个年代对资本主义的反抗,没有被单一议程运动分化、不会进入被预设好的身份政治陷阱缠住搞无产阶级内斗,反抗是反抗不是表演。 (展开)